close

IMG_0137.JPG

兒童是一個半成品,我們的工作是要在他成人前

長出他可以形成他自己的能力,以及邁向自由的基礎

這是我帶完第一週營隊的感想

那究竟什麼才是關鍵能力?

有人填了很多才藝,有人急著填補很多學科

這些都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挫折忍受能力,自我動能的形成,人際互動能力

 

為什麼這樣想?

1. 挫折忍受能力

IMG_0156.JPG

這孩子的弓彎了四次,我就請他加一支強的竹子綁起來撐住它

他說短短的就夠了,然後就彎在他剛加完的竹子邊

第四次他決定整個重新來過,然後一次就弄好

每次彎的過程他的眼淚就一次次的濕掉

 

也不只是他,我發現幾乎每個孩子只要他的武器被彎掉或是斷掉

有些是用整個崩潰的方式呈現,有些只是眼睛泛濕

 

2. 自我動能的形成:

營隊中我一開始引導孩子們想像自己想做的遊具

大家都在問哪一個比較簡單

IMG_0032.JPG

這個繩網是因為不知道困難才做的作品

後來孩子們說:我要做一個偷工減料的網子

其實他們是想做陷阱,讓竹竿哥哥掉下去

陷害竹竿哥哥成為他們創作的動力來源

於是我教他們把每個繩結結得很遠

於是很快的繩網就完成

完成後有個孩子非常有成就感的一直玩他做的繩網

IMG_0035.JPG

大部分人做鞦韆

 

內在動能的養成是一件要非常持續的工作

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困難

訓練小孩做一些每天必須做並且要克服有點不喜歡的事

是一個關鍵

只有在一個個作品完成後,內在動能才會逐漸累加

 

IMG_0013.JPG

IMG_0091.JPG

IMG_0044.JPG

 

每天中餐他們已經習慣要揉麵團,生野火

並且很知道生火不容易

所以在他們心中其實很安分的做完這件事

這件事在他們心中的門檻其實是存在的

因此他們經常會說:我想要吃便當,下一梯能吃便當真好

 

我在猜想可能是因為第一天的中餐不小心因為蛇麵很需要時間的關係

讓大家餓著了,所以在後面幾天

我在操作生火煮食這件事特別的順暢

 

IMG_0028.JPG

另一個是全部用手動工具

有些孩子很聰明,但他們經常只有想法沒有做法

經常問怎麼做最簡單?

你可不可以幫我做?

遇到這種問題我都持續不斷的說:不行,不知道

還好這些孩子沒有放棄

當他們經過這些必須施力的過程完成作品後

其實他們已經不太一樣了

後面幾天他們越來越少問我

 

3. 人際互動能力:

IMG_0132.JPG

孩子們為了戰鬥會想要製作武器

這就是他們創作的動能來源

我家原本沒有這種打打殺殺的環境

所以一開始我不是很習慣

後來看到大家都能夠自我約束

他們彼此規範一個戰鬥而不受傷的方式

玩了3~4天的戰鬥遊戲,沒人因此而受傷

我家小孩因為是獨子,原本在人際互動上比較不知道分寸與拿捏

經過這幾天的戰鬥以及抗議後

我發現他原本駝背的狀態變了

跟人的互動也變得很有自信

 

創作動能我在想男生是戰鬥

女生會是什麼?

有人說是玩具

但我認為有可能是遊具

希望有一天能夠有多一點女生讓我試試看

 

其他還有:

4. 從原始自然素材開始的能力

IMG_0146.JPG

也許有人會覺得讓小孩玩柴刀危險

但我有可以預先看到危險的一點把握,只是人不能太多

這也是我不能多收人的原因

不過只要孩子有一點願意

( 隊伍中有三位完全不願意,我就只能尊重他們 )

他真的是可以學到東西

 

5. 創作力:

這種事在一般坊間非常的被強調

但我認為它最不重要,

因為它是最後的呈現,不是源頭的關鍵能力

創作力原本每個人就有

只要順著孩子推,讓他們可以行動

創造力自然會出來

IMG_0158.JPG

劍筒是孩子自己想要做的東西

看別人有,自己就想要有,那就自己做

其實其他東西也都是他們自己想做的

只是在操作的過程中

很多孩子想做,但不會做

必須要先讓一兩位的弓箭完成玩給大家看後

其他人才會真正想要動起來

所以整個過程我不會去強押孩子要完成什麼

 

關於發展部分我採取比較輕鬆的態度

不過對於生活自理我就採取溫柔的堅持

像是有一天孩子們要一起洗鋼板

有人不做,導致另一位也不想做

我就撐在那邊一定要做完

 

IMG_0065.JPG

上圖是讓孩子可以知道原來一個焦黑的鍋子是可以用水砂紙磨到乾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耕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